人间最美五月天,学科融合研意浓。为推动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体卫艺专项)立项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以体健心”跨学科育人的实践研究》的深入研究,切实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地,推进课题进课堂,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丰富学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2023年5月25日,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举行了“以体健心”跨学科育人课题研讨暨体育、心育融合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共研体心融合,赋能协同育人”为主题,聚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身心健康、心身整合、全面发展完整人的培养。
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杨学玲老师、湖滨高级中学孔小军副校长、高淳区高中校体育教研组长和各校体育教师代表以及高淳区各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共近30人参加了此次课题研讨活动。
根据课题研讨活动计划安排,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摩课题组成员及兄弟学校教师代表开设的融合教学课,融合教学课堂分为心理和体育学科两个专场,分别有两节课和四节课。
心理学科活动专场
心理学科专场,在高淳区“5.25”心理健康节“润心行动”活动之际,湖滨高级中学王玲老师和高淳高级中学胡慧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课题分别为:《感知情绪,体悟生命》和《我的生命电量》。
课上,王玲老师首先基于具身理论,融入体育动作,引导学生感知情绪会影响身体的不同部位,情绪也是身体的信号,感知身体的智慧。随后,带学生体验如何运用身体动作来改善情绪,带领学生体验迪香式微笑,舒展的肢体动作,轻疗愈学习及呼吸法,学生真切的体验强化了他们的感受与认知。新颖的教学设计和体验让学生耳目一新,积极参与课堂。
胡慧娟老师则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四个不同维度:高度、宽度、深度和温度,借助欧卡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生命维度的发展,让学生在不断地内观与觉察中,与自我对话,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自己的生命能量行动之中。
两节课后,杨雪玲教研员及十多位心理教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就如何进行体心融合、跨学科育人话题共同探讨。杨老师指出体育运动能够改善情绪、调节和优化心理活动、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同时心理健康水平又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运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促联系。她建议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具身学习理念,借助运动项目、技术等体育元素改变课堂呈现形式和体验方式,运用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体育、心理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次研讨既是对课题的深入思考,也是一次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体育学科活动专场
高淳高级中学邢益飞、淳辉高级中学任也、湖滨高级中学谢清梅、鲁书凤等四位老师开设了体育学科教学研讨课,课题分别为:《乒乓球:正手发平击球》、《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啦啦操:空间要素创编》,与会的全体教师参加了听课观摩。
第一节课,邢老师注重学生对正手发平击球技术的掌握和实践应用,教学中在球台球网两端安装小立柱,立柱上系有可上下调节高度的橡皮筋,运用此自制器材围绕看谁发得“准”、“快”、“准平快”三个问题,设置不同进阶的多种练习和比赛,逐步引导学生把动体和动脑结合起来,通过体验、体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稳定冷静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愉快、协作、比拼的学练氛围中提高对乒乓球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二节课,任也老师通过设计和示范不同的投篮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学比赛环节,合理、有效的分组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赛,都有所获。
第三节课,谢老师根据天气特点使用心理游戏热身,让学生快速、积极地进入上课状态。课中结合图示和示范进行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技术结构化教学,整节课将图示、学练任务菜单贯穿全程,从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到发现问题,从安排学生个人学练到多人练赛,时刻关注学生运动心理创新设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竞争中掌握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技术。
第四节课鲁老师针对农村高中女生运动表现中的害羞、逃避等不良心理状态,根据教材内容和啦啦操班学生学情,设计“空间要素创编”的教学活动,通过基本手位组合动作的复习热身,让学生自我欣赏优美舞姿的同时抛弃思想包袱享受自信。在主教材部分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手位、躯干、腿部移动等变化多形式、多任务的两人、四人、多人合作练习,让学生把已理解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逐步运用到组合动作多元创编技术学习上,并能在展示和竞赛中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勇敢表现。
四节课都围绕“共研体心融合,赋能协同育人”主题思想展开教学,体现了学科交叉育人、协同育人融合教学的特征,为区域内常态体育课、心理健康课教学作了示范和实践探究。
四节课后,高淳区中小学体育资深教师、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尤建勤老师主持评课。首先,由高淳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长陈红云老师、江眉老师,湖滨高级中学任荣春老师、孙福麟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点评,四位老师根据教学观摩情况对上课老师在融合教学跨学科育人设计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融合教学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四位上课教师受益匪浅。
其次,课题组成员们及参与活动的其他老师们围绕融合教学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融合教学、跨学科育人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尤建勤老师作总结发言,他提出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认知ABC理论帮助学生改变认知误差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认知方式,激发积极情绪效价,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建议课堂上尝试引入自我效能感、罗森塔尔效应等心理知识和技术,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营造体育课堂教学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体育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最终达到学科协同育人的成效。
第二部分,课题主持人谢清梅老师介绍了自课题立项开题以来,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选项常态课教学、组内公开课、校内展示课、区域联片主题研讨课等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她结合自己执教的排球选项班和高三体育高考特长生训练指导工作,从什么是跨学科教学、为什么要开展跨学科、体育和心理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三个话题介绍了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第三部分,活动最后,湖滨高级中学孔小军副校长结合自己的听课感受和对该课题的理解,对本次课题研讨活动进行总结:(1)体育、心理跨学科融合教学、联合教研的做法值得推行;(2)教师需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主题的选取和方案的设计;(3)教师应加强学生跨学科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此次联合活动,跨学校、跨学科、跨专题,让参与活动的教师打开了新视界,收获了新成长,指明了新方向。愿我们沐浴着课题研究的芬芳,一路向阳,一路前行,一路成长!湖滨高中体育、心理教研组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继续研读新课标,践行五育并举育人要求,开展相应的专题研讨活动。我们相信在课题不断深入研究引领下 ,依托教研团队的智慧研磨及教师个人的不懈努力,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会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呈现教学新样态,发挥课程和课堂的育人效应 。
撰稿:谢清梅 复审:徐德鹏 签发:孔小军